<script id="MathJax-script" async src="https://cdn.jsdelivr.net/npm/mathjax@3/es5/tex-mml-chtml.js"></script>
三维人体重建任务 #
与感知任务相比,三维重建任务在输入和输出上相反。三维重建任务多是在已经对场景(或人)有了语义上的理解后,预测视觉传感器会收集到的数据。
以三维人体重建任务根据已知的动作预测人体软组织的形状。首先把重建的结果拆分为一个可以量化的数学模型,这个数学模型由人体的关节和软组织组成。其中关节的运动由骨骼牵引,可以被视作刚体的运动。但是软组织会随着人体位姿的变化而改变形状,这是一个复杂的预测过程。
蒙皮重建方法 #
我正在pre-research的是蒙皮重建方法,它把软组织建模成许多个顶点,并且对于关节有着依附的关系。因此,三维人体的重建任务被转化成了预测多个顶点的三维位置。而三维重建模型,就成为了输入一个人的运动姿态以及人类的体型,依据通过训练得到的权重,预测运动姿态下软组织分布的推理模型。
以工作SMPL为例,人体被划分为6890个顶点以及23个关节点。模型的输出是6890个顶点的三维坐标,表示为尺寸是6890*3的一个张量。
Linear Blend Skinning #
$$ \vec{v}c = \sum{i = 1}^{n} w_i M_{i,c} M_{i,d}^{-1} \vec{v}_d $$
$V_d$是休息姿态下的顶点坐标,是一个6890×3的矩阵,$M_{i,d}^{-1} $是在静态下,将顶点坐标转换到关节i的转换矩阵,$M_{i,c}$是在pose的影响下,关节点相对于rest-pose时的转换矩阵,$w_{i}$是各个关节点对于顶点移动的权重
SMPL #
因此,研究人员通过引入先验的经验,把这种end-to-end的推理过程进行拆分,成为多个网络,让模型的一些网络具有通用性: ①比如所有建模的结果都是6890块顶点,如果所有模特按照rest pose 站立,那么这些顶点的分布十分相似 ②比如如果所有模特们都做相同的动作,那么模特们的软组织会有相似的变形,顶点的偏移也是相似的。 ③做出相同的动作时,蒙皮的权重是相似的。
经过分解后,3D重建的输出结果可以看成是多个偏移施加在一个基础的T型蒙皮的modal上。这些偏移包括: ①模特的身材对顶点造成的偏移 ②模特的动作造成软组织的形变,带来的顶点偏移 ③模特的动作造成骨骼的刚体旋转,带来的顶点偏移
下面这张图展示了加入三个偏移对于重建结果的影响:
模型 #
模型的输入参数: #
$\beta$,模特的体态参数。在multi-shape的数据集上,对于各个shape的样本的扫描数据应用PCA后,得到十个主成分特征向量。并由此,将新的模特数据投影到特征向量上
$\theta$是关节坐标系之间的旋转角差值,由72个数组成,69是每一个关节点坐标系相对父关节点坐标系偏移,另外3个数字是根节点坐标系与世界坐标系的偏移。每一个节点下链接一个部位。因此θ可以理解为骨骼的旋转角度。
中间变量: #
$B_S(\vec{\beta})$是由体态参数造成的顶点偏移,也是Principal Component Scores
$B_P(\vec{\theta})$代表由位姿带来的顶点偏移,
$R_{n}(\vec{\theta})$代表每一个节点相对于父节点的旋转矩阵,尺寸是3×3×k,扁平化后是9×k
$R_{n}(\vec{\theta}^{*})$代表的是rest pose时,每一个节点相对于父节点的旋转矩阵,尺寸一样
$T_P$代表经过blend shape parameter和pose修正后的,“修正rest pose”上顶点的位置,也是PCA处理后的重构数据。
模型的权重: #
$S_n$是由multi_shape数据集上经过PCA得到的特征向量
$P_n$ 用于加权位姿对于blend shape的偏移,矩阵尺寸是3N×|R|=3N×9×k
$J$用于由顶点位置回归到关节点位置。
$W$ 蒙皮权重
$T$ 是rest pose下的顶点分布,同时也是PCA中的均值
推理流程: #
step1:重构SMPL的rest pose
首先计算Principal Component Scores,结果可以视作体型对于rest pose上顶点的偏移。 $$ B_{S}(\vec{\beta}) = \sum_{n = 1}^{|\beta| = 300} \beta_{n} S_{n}, \text{ where } S_{n} \in R^{3N\times300} $$ 经过体型修正的rest pose下的顶点是 $$ T_{S} = T + B_{S}(\vec{\beta}), \text{ where } T \in R^{3N} $$
同时,根据修正后的rest pose,可以推理出关节点的位置 $$ J(\vec{\beta}; \mathcal{J}, \overline{\mathbf{T}}, \mathcal{S}) = \mathcal{J}(\overline{\mathbf{T}} + B_S(\vec{\beta}; \mathcal{S})) $$ step2:计算全新的pose下,会对顶点带来的影响。但是,这是在rest pose上做的顶点偏移。 $$ \overline{\mathbf{t}}i + \sum{m = 1}^{|\vec{\beta}|} \beta_m \mathbf{s}{m,i} + \sum{n = 1}^{9K} (R_n(\vec{\theta}) - R_n(\vec{\theta}^*)) \mathbf{p}{n,i} $$ step3:按权重蒙皮 $$ \mathbf{t}’i = \sum{k = 1}^{K} w{k,i} G’k(\vec{\theta}, J(\vec{\beta}; \mathcal{J}, \overline{\mathbf{T}}, \mathcal{S})) \mathbf{t}{P,i}(\vec{\beta}, \vec{\theta}; \overline{\mathbf{T}}, \mathcal{S}, \mathcal{P}) $$
训练策略 #
JWP使用Multi-Pose dataset训练。 T S在Multi-shape dataset上进行PCA处理得到。
JWP的训练 #
此时T S没有被学习,因此对于dataset中的每一个样本,直接测量rest pose下的顶点位置,记为$\hat{\mathbf{T}}{i}^{P}$ 另外还测量的是每一个样本的关节点,记做$\hat{\mathbf{J}}{i}^{P}$
第一个loss是end-to-end loss,也就是,经过smpl重建后的顶点位置与实际顶点位置的欧氏距离的平方之和 $$ \sum_{j = 1}^{P_{\text{reg}}} \left\lVert \mathbf{V}j^P - W(\hat{\mathbf{T}}{s(j)}^P + B_P(\vec{\theta}j; \mathcal{P}), \hat{\mathbf{J}}{s(j)}^P, \vec{\theta}j, \mathcal{W}) \right\rVert^2 $$ 第二个loss是样本平衡的loss,如果顶点和关节点的左右对称性较好,那么loss会更低. $$ E_Y(\hat{\mathbf{J}}^P, \hat{\mathbf{T}}^P) = \sum{i = 1}^{P_{\text{subj}}} \lambda_U \left\lVert \hat{\mathbf{J}}_i^P - U(\hat{\mathbf{J}}_i^P) \right\rVert^2 + \left\lVert \hat{\mathbf{T}}i^P - U(\hat{\mathbf{T}}i^P) \right\rVert^2 $$ 第三个loss是针对J权重 $$ E_J(\hat{\mathbf{T}}^P, \hat{\mathbf{J}}^P) = \sum{i = 1}^{P{\text{subj}}} \left\lVert \mathcal{J}_I \hat{\mathbf{T}}_i^P - \hat{\mathbf{J}}_i^P \right\rVert^2 $$ 最后两个loss是正则化的loss $$ E_P(\mathcal{P}) = |\mathcal{P}|_F^2 $$
$$ E_W(\mathcal{W}) = |\mathcal{W} - \mathcal{W}_I|_F^2 $$
使用PCA获得S和T #
作者将multi-pose 数据集的结果归一化到rest pose计算了平均的顶点位置 $\hat{\mathbf{T}}{\mu}^{P}$与平均的节点位置$\hat{\mathbf{J}}{\mu}^{P}$。 针对multi-shape数据集中的每一个样本,作者带入了$\hat{\mathbf{T}}{\mu}^{P}$与$\hat{\mathbf{J}}{\mu}^{P}$,并且取了能够使得顶点偏移最小化的θ为输入. $$ \arg\min_{\vec{\theta}} \sum_{e} \left|W_e(\hat{\mathbf{T}}{\mu}^{P}+B{P}(\vec{\theta};\mathcal{P}),\hat{\mathbf{J}}{\mu}^{P},\vec{\theta},\mathcal{W})-\mathbf{V}{j,e}^{S}\right|^2 $$ 在确认输入θ后,便可以计算最优的rest-pose顶点位置。 $$ \hat{\mathbf{T}}{j}^{S} = \arg\min{\hat{\mathbf{T}}} \left|W(\hat{\mathbf{T}} + B_{P}(\vec{\theta}{j};\mathcal{P}),\mathcal{J}\hat{\mathbf{T}},\vec{\theta}{j},\mathcal{W}) - \mathbf{V}_{j}^{S}\right|^2 $$ 接着,对所有在Multi-shape dataset中样本的rest-pose顶点位置做主成分分析,将均值作为最后的结果T,并且计算特征向量S
#article #English最后一次修改于 2024-12-10